首页 > 最新动态 > GTTF 2025报告精选(三)轮胎制造 绿色低碳
最新动态
GTTF 2025报告精选(三)轮胎制造 绿色低碳
2025-07-045

6月17-20日,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全球轮胎技术论坛(Global Tire Tech Forum, GTTF),在山东烟台圆满落幕,论坛以“绿色低碳,创新发展”为主题。应参会代表需求,现将6月19日“轮胎制造 绿色低碳”主题论坛的发言报告整理如下,聚焦制造工艺革新、材料创新、数字化转型及循环经济实践。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吴海东教授,在“轮胎多工况离散建模方法研究”中指出,轮胎力学特性与运行工况强相关,其团队建立的平面及立体实时离散模型、热力耦合模型通过轮胎试验验证,可精准表征轮胎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学行为,为汽车动力学优化提供关键支撑。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总经理助理、性能研究部部长姚冰,分享在摩擦能(即摩擦功耗散率)仿真、花纹块摩擦能仿真及整胎磨耗仿真三种方法中,摩擦模型与接触模型的准确性是磨耗仿真的核心,该研究为延长轮胎寿命、提升安全性提供了量化分析路径。

VMI GROUP全球大客户经理Tom Davidse,分享VMI以技术革新、循环经济、能源优化等五大策略推进2030年碳中和目标。通过带束层生产线与成型机的全生命周期方案,实现设备端的的低碳化升级。

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传军,指出全流程智能物流与元宇宙技术将重塑工厂运营模式,通过研发-制造-服务全流程数字化,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与碳足迹优化的双重目标。

BB&G回收有限公司CEO Germano Carreira及BB&G回收有限公司工艺专家Sebasti?o Costa,分享了无氧热裂解技术回收高品质炭黑、裂解油的工艺,实现“轮胎到轮胎”的闭环,为行业解决废旧轮胎处理难题提供示范。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叶峰,针对航空轮胎“大承载、高抗冲击、低生热、高耐磨、损伤原因易分析及失效过程难设计”等严苛要求,其团队开发了宏细观跨尺度正向设计平台,通过结构-性能-工艺一体化正向设计,已经完成并通过了台架试验,而且部分型号已进入装机验证阶段。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驾驶员在环实验室技术总监毕博威,分享“基于驾驶员在环的轮胎数字化匹配应用”报告。报告给出智能底盘测试与分析,可以实现虚拟开发与测试验证、底盘行驶场景数字孪生,也可以实现参数优化与主观评,详细从MegaRide轮胎模型、CDTire轮胎模型、Leica激光扫描仪应用、驾驶模拟器轮胎评价及底盘MBSE验证体系五个方面分享智能底盘开发过程。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方庆红教授,提出白炭黑改性接枝与湿法混炼工艺可解决分散不均与环境污染问题,结合杜仲胶环氧化技术,实现材料从半结晶塑料向高弹性橡胶的转变,提升复合材料综合性能。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高级工程师赵翔,分享“中国轮胎认证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详解轮胎强制性认证修订、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及轮胎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强调电动化浪潮下轮胎评价需兼顾资源、能源、环境等多维度属性。

中策橡胶(天津)有限公司资深副总经理王其营,分享“电硫化在轮胎生产企业的应用及效益分析”,提出电硫化工艺在提质、降本、节能、减碳四方面优势显著,尽管尚处推广阶段,但其对硫化过程的精准控制已展现出明确的经济效益。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员郇勇,指出影响轮胎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是橡胶和帘线的界面问题,传统模型无法准确预测胎肩处的损伤风险。从橡胶/帘线界面力学性能表征入手,建立含有界面信息的轮胎力学模型,实现对脱层失效评价与结构优化。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梁晨教授,针对传统热氧老化测试周期长的痛点,通过气体渗透仿真与烘箱老化仿真结合,实现轮胎老化状态的快速评估,为材料寿命预测提供数据支撑。

中路慧能检测认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朴志刚,分享了商用车轮胎健康度评价体系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轮胎与道路耦合法噪声仿真测试研究、汽车智能化浪潮中轮胎的智能应用探索三个方面内容。通过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关联应用,轮胎作为智能体零部件,可延伸出基于大数据的新技术服务和商业模式。

双钱集团上海轮胎研究所有限公司测试中心主任董文武,创新推出两种测定未硫化橡胶表面自粘性与互粘性的方法:Tack test与Pic up法,解决传统橡胶自粘性测试局限性,通过实验室验证,两种方法可精准测定未硫化橡胶的自粘性与互粘性,赋能工艺优化。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高级项目经理郑伟,解析Auto Motor Sport、Auto Bild、ADAC等欧洲主流汽车刊物的轮胎测试逻辑,指出自愿性认证对提升品牌欧洲市场占有率的关键作用,为国内企业出海提供策略参考。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芳纶市场策划经理廉秀叶,介绍了芳纶因高强度特性主要应用于高性能汽车轮胎(纤维帘线)、自行车轮胎(胎圈、胎面抗刺层)、航空轮胎(帘布层)、赛车轮胎、工程轮胎(如矿山胎需要具备防刺穿作用,则会添加芳纶短纤维)等场景,企业开发的对位芳纶航空胎帘子线已满足性能要求,为高端轮胎骨架材料国产化提供可能。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OTR配方研究处处长佘腾龙,针对非公路型轮胎散热难题,提出花纹结构优化(减小花纹块、浅化深度)与高导热金属氧化物添加方案,经试验验证可有效提升橡胶材料导热性能,降低热损坏风险。


该主题论坛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技术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董文敏(上午)与上海麒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集团战略总监钱颖(下午)主持。

本届论坛圆满落幕后,中橡协将正式启动第十三届全球轮胎技术论坛的筹备工作。诚邀有意向参与支持的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及商协会等机构,尽早与我们取得联系,共商合作事宜。

商务合作

李静玉

010-84919656

13911069321(同微信)

lijingyu@cria.org.cn


论文提交:

董文敏

010-84917165

15010048311(同微信)

jjw@cria.org.cn



广宣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